2019年最高检察院公布了伪劣商品犯罪案件情况: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9000余件1.5万余人。值得关注的是,互联网已成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要渠道,特别是使用微信等售假案件增速明显。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生产、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598件8083人,起诉9127件15811人。其中,制售假药案件3981件;制售有毒、有害食品案件2319件;制售伪劣产品案件1396件;制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件1358件。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“公害”。“打假”的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得多。 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:(一)、对人体健康和生命、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;(二)、给消费者造成精神和物质上的损失;(三)、给工农业生产造成破坏;(四)、极大地损害名优企业;(五)、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;(六)、使国家形象严重受损。广州毒酒案令人震惊。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、假药害人性命等,令人触目惊心。假冒伪劣产品在国际上被视为是“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”,而中国目前已成了全球最大的假冒伪劣的产地,所以假冒伪劣被认为是当前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,其危害巨大。 2010年,四川的五粮液、贵州的茅台酒,仅两家公司用于打击假冒名酒的费用就高达1.2亿元,他们公司的负责人感慨地说:“我们不怕竞争,就怕假冒。”2011年3月,一些无良生猪养殖场,在饲料中添加“瘦肉精”养出“健美猪”销给双汇集团,一个好端端的民族企业差点成为“三鹿”第二,双汇集团短短半个月损失超过121亿元,品牌形象受到伤害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无法估算。 由于假冒伪劣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,因此防伪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刻不容缓!